炫梦影业
技术周刊订阅频道
发表主题 回复主题
级别: 论坛版主
发帖
227
云币
443

隋朝为何衰亡?唐朝很多诗人都曾写诗分析过。

其中世人熟知的是李商隐的《隋宫》和皮日休的《汴河怀古》,他们的观点有共同之处:隋朝之所以衰亡,完全是因为隋炀帝昏庸无道,贪图享乐。

这种观点历来很流行,直到现代,历史学家才开始为隋炀帝翻案。

那么,隋朝究竟为何衰亡?

其实晚唐诗人张祜写的一首怀古诗,观点深刻,更接近朝代更替的本质,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反思。

我们来读一读这首《隋堤怀古》。

隋季穷兵复浚川,自为猛虎可周旋。 锦帆东去不归日,汴水西来无尽年。 本欲山河传百二,谁知钟鼎已三千。 那堪重问江都事,回望空悲绿树烟。

古运河

一、直接指出隋炀帝的问题

1隋季穷兵复浚川,自为猛虎可周旋。隋季,指隋朝末年。穷兵,滥用兵力。浚川,疏浚河道。周旋,应付。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:隋朝末年,滥用兵力,同时疏浚河道,隋炀帝自认为是猛虎可以应付的了。

这两句直接指出了隋炀帝的问题,但是很容易读者被误解,主要是“穷兵复浚川”这五个字。

有人认为,这五个字的意思是:隋炀帝用尽兵力疏浚河道。

这种理解不对。首先,没有办法解释“复”这个字;其次,隋炀帝疏浚河道主要还是靠普通人,而不是士兵。

其实滥用兵力和疏浚河道是两种并存的现象,也就是说,隋朝末年连年征战,同时还要疏浚河道,隋炀帝自以为可以同时应付这两件事。

“自为”两个字说明,诗人并不认可这两件事是能够同时应付的。

诗人的理由是什么?

诗人没有明写,但是这两件事背后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,就是民生。

打仗需要钱,钱从哪里来?当然是从百姓身上来。

但是疏浚河道,也需要百姓的劳力,自然就没有人种地,没人种地,又如何支援前线打仗呢?

您看,诗人并没有说“穷兵”或者“浚川”本身有什么问题,但是他一眼就看出问题的本质:这两件事是矛盾的,很难同时“周旋”,隋炀帝没有考虑到民生问题。

这种观点在当时来说是非常超前的,因为隋炀帝的昏庸形象早已深入人心,只有对人们生活的苦难以及这种苦难对国家的影响有深刻的了解,才能一针见血指出隋炀帝的问题所在。

那么隋炀帝到底能不能同时应付这两件事呢?我们继续读颔联。

古运河

二、隋炀帝没有考虑民生,导致隋朝灭亡

2锦帆东去不归日,汴水西来无尽年。锦帆,华丽的船。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:华丽的船去向东边之后,就没有再回来;而汴水却年年从西边流来,没有断绝。

这两句很简单。

“锦帆东去不归日”的意思是,隋炀帝去了江都以后,就死在了那里,隋朝灭亡。

这里的“锦帆”,也暗示了隋炀帝个人生活的奢靡,同时还暗示出在运河疏浚以后,隋炀帝仍然没有考虑民生问题。

而自从疏浚了运河,汴水却能不停地从西边而来。这是反衬的手法,用“汴水长流”来反衬“隋朝的短暂”。

而隋朝之所以短暂,不仅是隋炀帝个人生活作风的问题,更是因为他没有考虑到民生问题。这是诗人在前两联中表达的观点。

那么诗人只是为了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么?当然不是,怀古诗大多都是借古喻今,这首诗自然也不例外。

诗人是如何借古喻今的呢?更巧妙的是颈联。

三、由隋朝灭亡联想到所有朝代更替

3本欲山河传百二,谁知钟鼎已三千。百二山河,指山河险固,国力强盛的国家,典故出自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秦,形胜之国,带河山之险,悬隔千里,持戟百万,秦得百二焉。”钟鼎,象征国家。三千,形容很多。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:本来想要让王朝永固,谁知道朝代却在不断更替,至今已经有很多了。

这两句非常巧妙。

诗人找到了隋朝和秦朝两个朝代的共同点:(1)国家强盛,都想让国家永固;(2)结果都很短暂。

正是因为有这两个共同点,诗人才可以由隋朝联想到秦朝,再进一步联想到历史上的所有王朝。秦朝想让国家永固,结果呢?朝代更替却一直都在发生,到唐朝为止已经有过非常多的王朝了。

秦朝不能永固,其他王朝也没有永固,“谁知钟鼎已三千”这一句话概括了历史上所有王朝更替的现象。

那么,朝代更替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呢?

这就是诗人的妙笔,他由隋朝联想到秦朝,再由秦朝联想到历史所有王朝,衰亡的原因当然也相同。

想到这里,诗人在心里推导出了一个关键结论:历史上所有王朝的衰亡,都是因为没有考虑民生问题。

这个观点为什么很关键?我们接着读尾联。

四、唐王朝也在重蹈覆辙

4那堪重问江都事,回望空悲绿树烟。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:哪里禁得住重新追问发生在江都的事情,回头望绿如烟的柳树,心里只能白白地悲痛。

古运河

重问江都事”,就是指前面六句话的内容以及诗人得出的结论:历史上所有王朝的衰亡,都是因为没有考虑民生问题。

诗人虽然得出了这个结论,但是他用了“那堪”两个字,表示接受不了这个结论。

他为什么接受不了这个结论?

原因就在“回望空悲绿树烟”。

回头看去,如今汴水两岸还是隋朝当年绿如烟的柳树,这是借喻的手法,意思是说晚唐王朝还是和隋朝末年一样,民不聊生,所以诗人只能“空悲切”。

五、整首诗的脉络梳理

首先,诗人直接指出隋炀帝的问题,没有考虑民生;

其次,正是因为没有考虑民生,所以隋朝才会灭亡;

然后,诗人由隋朝联想到秦朝,再想到历史上所有朝代衰亡,都是因为没有考虑到民生;

结尾,想到如今的晚唐王朝,仍然在重蹈覆辙,只能空悲切。

这就是整首诗的脉络,可以看出诗人的构思非常巧妙,尤其是颈联由隋朝联想到秦朝,再想到历史上所有朝代的更替,才推导出了一个共同结论,正是这个共同结论才很自然地引出了晚唐王朝正在面临的问题。

除了构思以外,这首诗表达的深刻观点更值得后人反思:只有考虑民生问题,让普通人的生活过得更好,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。

您认为呢?

欢迎留言讨论哦。

#唐诗#

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,我是沉于古诗,欢迎关注我,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。

您好!没有相关评论,请您浏览其它内容!
发表主题 回复主题
« 返回列表上一主题下一主题

限100 字节
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,可以用”恢复数据”来恢复帖子内容
 

验证问题: 搜寻云提供的什么服务? 正确答案:云服务器
上一个 下一个